重 要 會 議 與 活 動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修訂后的《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更高水平更高質量做好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工作,6月26日,國管局在河北雄安新區舉辦2025年全國節能宣傳周公共機構節能降碳專題活動。河北省政協主席、黨組書記,省委常委,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國華,河北省副省長、黨組成員趙新海,國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和培林,以及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司有關負責同志出席。活動通過新華網線上直播,期間公布了2024年全國公共機構能源資源消費統計相關數據,2024年全國公共機構能源資源消費總量和強度較2023年實現“雙降”,能源消費總量同比下降3.8%、用水總量同比下降4.15%,單位建筑面積能耗、人均綜合能耗、人均用水量分別下降0.89%、1.33%、1.21%;煤電消費結構持續優化,電力消費占比提升3.01%,原煤消費占比下降1.85%;能源消費總量、用水總量在全社會中的占比分別下降0.24%、0.08%。活動現場還發布了2025年公共機構節能公益宣傳短片、公共機構綠色低碳技術(2024年)名單、2024—2025年度公共機構綠色低碳轉型入選課題名單、《綠色學校評價導則》和《公共機構綠色場館評價導則》國家標準,深圳海關負責同志交流了公共機構落實“兩新”政策經驗成效,有關專家交流了空調系統配置等實物定額和服務標準相關課題研究成果,河北省機關事務管理局主要負責同志交流了本省公共機構節能工作情況。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機關事務部門,廣東省能源局,以及部分中央國家機關的公共機構節能管理部門有關負責同志參加活動。
為進一步提升機關事務管理信息化、標準化工作水平,推動機關事務部門加強資產管理一體化平臺、公物倉平臺建設,6月26日至27日,國管局在遼寧省沈陽市召開2025年機關事務管理信息化、標準化(資產管理一體化平臺、公物倉平臺方向)現場推進會。遼寧省副省長李強出席會議并致辭,國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秀春發表講話。會議指出,各級機關事務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認識機關事務管理信息化、標準化工作的重大意義;要全面總結經驗,積極探索機關事務管理信息化、標準化工作的科學路徑;要堅持久久為功,加快推進機關事務管理信息化、標準化工作的縱深發展。下一步,要注重務求實效、注重鞏固工作成果、注重健全長效機制、注重配優人才隊伍,不斷提升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效能,推動以資產管理為基礎的機關事務工作高質量發展。會議由國管局主辦,遼寧省機關事務管理局、沈陽市機關事務管理局承辦。國管局相關司室、部分地方機關事務部門相關同志參加會議。
業 務 工 作
河北省張家口市機關事務管理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機關事務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嚴格執行《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有關要求,針對公務用車車況老化、維修使用成本高、車輛更新經費不足等突出問題,積極探索公務用車編制內租賃新能源汽車新模式。一是創新保障模式。在全市公務用車編制總量內,對于空編或達到報廢條件需配備更新的車輛,原則上不再購置燃油車,利用各單位預算內的車輛運行費租賃新能源汽車,由租賃公司負責車輛的保險、維修、保養等費用,同時需配套智能充電樁,提供24小時救援服務,使用單位僅承擔充電費、高速通行費等運行費用。二是降低租賃費用。采取“帶量采購、統采分簽”的模式,通過框架協議采購的方式確定11家供應商,根據不同車型、不同租賃期限,確定了2萬元至4萬元、共17個檔次的協議價格,由使用單位根據實際需要,直接選定供應商和車型。三是加強用車管理。嚴格執行《張家口市黨政機關公務用車管理辦法》,將編制內租賃新能源汽車納入公務用車編制管理,全部安裝導航設備,統一外觀標識,統一管理、調動和監督,配套出臺《張家口市行政事業單位公務用車編制內定向租賃管理規定》。同時,加強對汽車供應商的日常考核和抽檢,建立優用劣汰機制。截至目前,第一批全市公務用車編制內租賃新能源汽車35輛,共節約車輛購置費630萬元。
江蘇省鹽城市機關事務管理局積極探索國有資產盤活新路徑,切實服務機關單位有序運行的同時,積極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一是強化統籌,規范配置方式。規范辦公用房集中租用,將市級各機關單位分散租用的、使用面積約8400平方米的辦公用房調整為由市機關事務管理局統租統配,避免資源浪費,提升資產使用規范性。二是綜合施策,聚力共享共用。集中辦公區實現會議室集中管理,以及功能相近的服務用房共享共用;將部分閑置的辦公用房納入公物倉管理,供有關單位臨時周轉使用,節約租房支出。推動線上“虛擬倉”和線下“實體倉”結合,優先通過公物倉調劑解決新增資產配置需求,對閑置辦公設備等實行跨部門調劑。擴容共享空間,將機關停車場、內部運動場所等向社會開放,推動有關行政資產和公共服務設施共享共用。三是創新管理,激活資產效能。在運營模式上,將有關單位管理的閑置或沿街門面等經營性用房委托給國有企業經營管理,充分發揮國有資產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同時將存量用房中的低效資產轉化為民生領域用房,顯著提升相關資產的社會效益。
湖南省婁底市機關事務管理局深入貫徹《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創新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將“過緊日子”要求落到實處,累計盤活閑置土地、房產價值2.8億元。一是前置審核控制增量。建立資產配置預算聯審機制,將其納入財政零基預算管理。每年10月,聯合財政部門對市直單位下一年度資產配置計劃進行集中審核,依據配置價格、人均配比等定額標準嚴格把關,2025年市直單位資產配置預算金額同比下降80%。對臨時新增的資產配置需求,實行機關事務部門與財政部門“雙審雙簽”季度會審,在嚴控總量的前提下,有力保障重點項目。二是優先調劑盤活存量。針對仍有使用價值的閑置通用資產,構建1個市級主倉配套6個縣級分倉、N個部門分倉的“1+6+N”全域公物倉體系,累計歸集資產3255件、原值3164萬元,通過調劑使用、跨部門共享、捐贈等盤活資產3097件、原值3053萬元,盤活率達95%。同時,加強資產出租出借監管,定期抽查核實,清繳歷史欠租140.56萬元,資產出租率、租金收繳率同比分別提升26%、34%。三是精準處置提高效益。嚴格執行資產處置審批、審核、備案程序,細化資產報廢、報損標準及分級審批權限,實行“單位申報—技術鑒定—價值評估—聯合審核”閉環管理。通用資產處置由單位申報,機關事務部門審批,財政部門備案,2024年累計處置報廢通用資產1020件,處置收益8.7萬元,收益率同比提升15%。車、船、房屋等大額資產處置須經單位黨組會議通過后,報機關事務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審批;土地等資產處置需報市人民政府批準。有序組織房屋、車輛等閑置資產公開拍賣,2024年以來累計成交88個標的物、處置收益2800余萬元。資產盤活收益優先支持養老托育等民生領域重點項目,將市、縣閑置辦公用房改造為中醫院門診部、婦幼保健院等公共服務機構用房,有效提升國有資產效能,積極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理 論 研 究
廣東省機關事務管理局堅持以實踐需求為導向、以重點課題為牽引,扎實推進2025年度理論研究各項工作。一是緊貼業務實踐開展課題研究。聚焦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機關事務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機關事務管理條例》中關于資產、服務、經費等三大管理職能,積極承擔國管局2025年重點課題研究,以“大方向、小切口”為研究方向,立足近年來廣東省機關事務工作創新發展的實踐成果,從全省機關事務系統提出的36個研究課題中遴選19個課題,作為2025年度重點課題進行統籌安排。二是完善研究機構合作機制。充分發揮機關事務部門實踐優勢和研究機構理論優勢,不斷深化合作,共同開展重點課題理論研究。召開全省機關事務工作理論研究2025年度重點課題開題報告會,對重點課題逐一進行開題指導。每個課題明確1名廣東機關事務研究院老師,與機關干部結成“對子”全程跟進指導。今年暑假期間,研究院安排研究生到機關事務部門實習,深入業務一線,不斷提高理論研究質效。三是發揮青年干部主力軍作用。堅持把機關事務理論研究與青年理論學習小組學習活動有機融合,引導全局青年干部積極參與重點課題研討,集思廣益、開拓思路。舉辦全局青年理論學習小組學習論壇,安排近年參加國管局征文比賽、全研會優秀論文評審的獲獎代表交流分享經驗,積極營造大學習、深調研的濃厚氛圍,全面提升青年骨干研究創新能力,推動形成更多優秀理論研究成果,助力推動以資產管理為基礎的機關事務工作高質量發展。
信 息 化 建 設
福建省廈門市機關事務管理局以信息化建設為牽引,著力推動以資產管理為基礎的機關事務工作高質量發展。一是提升資產管理效能。圍繞資產集中統一管理目標任務,高標準推進機關事務管理信息化、標準化(辦公用房管理平臺方向)建設,持續完善“廈門市行政事業單位辦公用房管理系統”,建立全面覆蓋市、區、街(鎮)行政事業單位的辦公用房“一張網”管理系統,已錄入數據11.77萬條、管理面積達248.99萬平方米,進一步強化權屬信息、調劑配置、使用狀況、處置利用、日常維護、維修、物業服務、監督等方面管理,實現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精準查詢、輔助統計分析、實時在線監管等功能。二是提升綜合保障效能。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技術應用,建成態勢感知、設備智能、狀態可視、事件可控、業務賦能的“廈門市行政中心信息化綜合管理平臺”,提供信息化賦能產品,包含一個數字孿生平臺和設備資產管理、用電安全及能耗管理、給排水監管、暖通空調監管、電梯監管、消防門磁監管、出入管理和統一門戶等八個子系統,有效提升輔助決策和綜合保障能力。三是提升日常服務效能。建立信息化建設實體運作機制,成立工作專班,強化信息化建設統籌規劃能力。建立信息系統整合機制,先后將市行政中心訪客預約、人員出入證辦理、車輛通行證辦理等系統遷移至信息化綜合管理平臺,通過“鷺島后勤”微信公眾號統一事項申請入口,為廣大干部職工提供便捷辦事服務,逐步消除“信息孤島”。建立信息安全防范機制,依托廈門市信息中心“政務云平臺”存儲運行信息化綜合管理平臺數據,設置平臺防護和數據加密兩層安全防護網,確保單位和個人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