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內蒙古自治區機關事務管理局找準切入點,聚焦“服務效能、厲行節約、制度建設”三個關鍵,牽住牛鼻子,貫通責任鏈,一體推進學查改,推動學習教育與機關事務工作同頻共振,取得了“思想再深化、節約再增效、能力再提升、作風再強化”的階段性成果,黨員干部鍛造出優良作風和新風貌,各項工作呈現新生機、開創新局面。
聚焦服務效能,優化服務方式,筑牢作風建設基礎
作為服務部門,服務效能是作風建設的“晴雨表”,更是檢驗學習教育成效的“試金石”。內蒙古自治區機關事務管理局以學習教育為契機,在全局范圍開展了“服務提升年”活動,全方位優化服務生態,努力打造“規范、高效、暖心”服務品牌,全面彰顯作風建設成效。
增強服務意識,鍛造“去官氣”的作風。服務不僅是“開門待客”,更是“開門問需”,必須虛心向書本學習、向群眾學習,走到服務對象中間求方問計,讓服務對象真正感受到“被關注”的尊重與“有回應”的誠意。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已舉辦專題讀書班1期,中心組集體學習5次、研討3次,50余個基層黨組織開展“三會一課”、主題黨日、青年理論學習小組集體學習等活動共160余次,不斷強化思想理論武裝。局領導班子成員針對分管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主動深入基層一線,傾聽員工聲音,共征求意見建議40條,已改進或解決問題31個;將11個突出問題列入學習教育集中整治臺賬,6個問題已取得階段性成效。針對發展的瓶頸和保障的痛點,俯身傾聽、躬身求解,定期召開服務單位座談會、發放征求意見表、設立意見箱、公開舉報電話,及時響應服務對象關切,實現從被動執行轉向主動服務。
轉變服務方式,提供“接地氣”的服務。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劍指脫離群眾、脫離實際頑疾,劃清了實干與作秀的邊界、提出了務實和高效的標準。一方面,管理局通過優化服務方式,大力提升服務的主動性。局領導到施工現場踏勘,積極想辦法解決辦公用房使用需求。深入學校、醫院主動了解節能改造需求,爭取落實資金385萬元,持續推動區本級改造,由跑項目變為送項目。利用閑置房產籌集改造一批人才公寓和周轉宿舍。另一方面,以數字化轉型破解服務痛點,不斷提升服務的便捷性。建設“蒙勤辦”智慧機關事務綜合平臺,整合資產管理、公務用車調度、后勤保障、會議服務等業務模塊,推進“數字化+后勤服務”模式,推行“一站式服務”“一網通辦”“一卡通行”等服務項目,讓數據多跑路,人員少跑腿,實現服務質量與工作作風雙提升。
提升服務能力,打造“揚正氣”的隊伍。作風清正,服務才能規范可靠。管理局堅持以紀律規矩作為堅實護盾,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努力打造一支經得起考驗、務實能干的隊伍。把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同鞏固深化黨紀學習教育成果相結合,組織觀看警示教育片、參觀警示教育基地,召開警示教育大會,開展集中整治違規吃喝談心談話,引導黨員干部以案為鑒筑牢思想防線。各基層黨組織堅持黨建引領,結合實際開展業務大練兵,聚焦車輛保障、會議服務、文印服務等重點領域,精心設計練兵項目,開展設備維修技能比武、會務服務模擬演練等,通過“真刀真槍”的實戰演練,讓隊伍在比拼中找差距、補短板。各后勤崗位建立“師徒結對+輪崗鍛煉”培養機制,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
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方式推動黨政機關光伏項目建設
聚焦勤儉節約,落實過緊日子要求,擦亮作風建設底色
在學習教育持續走深走實之際,黨中央對《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作了修訂,機關事務部門是主要責任落實單位。為了抓好新修訂《條例》的貫徹落實,管理局及時印發《關于深入學習貫徹〈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的通知》和《關于印發貫徹〈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圍繞降低公務出行成本、推進辦公用房資源節約集約使用、全面節約能源資源等重點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精細化管理資產,把牢“降成本”的閥門。加強辦公用房管理,加快辦公用房權屬統一登記,嚴控租用辦公用房,積極推行辦公用房集約化管理,打通自治區與盟市房產雙向互調渠道,多措并舉盤活閑置資產。學習教育期間,出租成交房產34處,拍賣成交房產20處,將7處建筑面積共3438平方米的房產調劑給盟市統籌利用,實現房產資源由區本級“小循環”向全區“大循環”轉變。嚴格辦公用房維修項目審核,堅持非必要不實施原則,維修資金審減率達25.5%。規范公務用車管理,出臺《內蒙古自治區本級公務用車調劑管理辦法》,加強資源整合和區域協同,完善公務用車資源統一調配,跨部門、跨層級調劑使用辦法,最大限度挖掘車輛資產使用價值。推行公務用車“一車一賬”精細化單車核算管理模式,推行定點維修、定點加油、定點保險制度,公務用車運行成本下降約7%。加大新能源汽車采購配備力度,自治區本級黨政機關配備比例達到70%以上。高效利用公物倉資產,配合財政部門修訂《內蒙古自治區本級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公物倉管理辦法》,明確機關事務部門管理職責,發揮好公物倉小倉庫的大作用,近期為各專項工作組調劑78臺設備,節約資金約28萬元。
全面節約能源資源,擰緊“反浪費”的螺栓。實施全過程節約管理,聯合水利部門制定《內蒙古自治區黨政機關節水行動方案》,聯合國管局節能司開展3C電子產品回收進機關等主題活動,促進資源循環利用,推行無紙化辦公,設計制作會議活動電子二維碼,深入開展節能宣傳“五進活動”,加快建設節水型單位、節約型機關。近年來已累計為區本級60余個機關單位改造節能器具9萬余套、節水器具6000余套,建成節水示范項目5個。內蒙古自治區已成功創建節約型機關4500余家,遴選8家全國綠色低碳公共機構、12家能效領跑者、11家水效領跑者,19個節能案例入選全國公共機構綠色低碳發展典型案例,其中1項獲評國家“2023-2024年度公共機構綠色低碳發展十佳典型案例”。
改革創新管理模式,拓展“增效益”的渠道。創新節能管理模式,完善節能市場化機制,積極實施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合同節水項目,建立獎補機制,高效合理利用100萬元合同能源管理財政獎勵資金,積極引入社會力量提升節能改造成效,全區合同能源項目合同金額累計突破10億元。聯合林業、環保部門積極推動實施“近零碳機關”試點建設,通過增加綠電供給、發揮林草碳匯作用等舉措加快綠色轉型。改革后勤服務保障模式,積極推進后勤社會化改革,實施辦公區電力系統移交社會化運維工作,壓減運行成本,提高專業化運維水平。引進社會專業服務機構,實現由內部自我服務為主向主要由社會提供服務轉變。引入城市再生水用于自治區黨政機關辦公區綠化,建成500立方米蓄水池,年節約自來水30余萬噸,節約水費160余萬元。
聚焦制度建設,織密規則之網,夯實作風建設長效機制
作風建設,最關鍵的是形成常態、常抓不懈。管理局把建立健全制度機制作為常態化長效化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的有力抓手,不斷把制度成果轉化為治理效能。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結合問題查擺情況,以健全完善制度體系、狠抓制度落實為切入口,積極推動作風建設由“集中整治”向“常態治理”轉型。
健全制度體系,扎緊“管長遠”的制度籠子。堅持“廢改立”同步推進,對現行制度進行“地毯式”梳理排查,修訂制度24項,新制定制度13項,印發《關于集中整治違規吃喝工作方案》《關于集中整治違規收送禮金禮品工作方案》等制度文件,進一步規范了公務接待、預算支出、政府采購、后勤保障等工作,確保各重點領域工作全鏈條閉環管理,以制度的剛性約束力堅決遏制和根治鋪張浪費的作風之弊、行為之垢。
完善執行機制,激活“抓落地”的流程樞紐。以流程再造有效提升制度執行力,打造清單化、標準化、信息化執行體系,建立了一本臺賬、三個清單,將管理局年度重點工作和重點改革任務等合并納入臺賬管理,細化為152項具體任務。壓實責任到人,明確完成時限,建立起“任務分解—責任到人—時限明確”的閉環機制,通過“月調度、季考核”跟蹤進度,督促各環節高效運行。改進公文辦理機制,壓縮發文數量,倡導短實新文風,減少會議活動,落實少開會、開短會要求,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轉變文風會風。
強化教育監督,完善“促長效”的責任鏈條。以常態化監督和精準化考核倒逼責任落實,有效遏制“四風”問題及“慢粗虛”問題,從源頭上切斷腐敗滋生的鏈條。針對項目規劃、工程實施、政府采購等關鍵環節,邀請專家授課,著力提升干部職工依法依規履職能力。嚴格執行“三重一大”事項集體決策制度和議事規則,提高決策科學化、規范化、法治化水平,加強對黨員干部規章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將制度執行情況作為干部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倒逼干部職工繃緊“紀律弦”,形成自覺依規辦事的長效機制。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必須常抓不懈、久久為功。內蒙古自治區機關事務管理局將以學習教育為契機,大力弘揚蒙古馬精神,爭做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維護者、踐行者、開拓者、示范者,持續鞏固“服務、節約、制度”三位一體建設成效,以“走穩”的定力夯實基礎,以“走實”的舉措提質增效,以“走深”的擔當服務發展,不斷提升作風建設治理效能,努力為辦好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和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這兩件大事貢獻機關事務力量。
作者:許寶全(內蒙古自治區機關事務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全國機關事務管理研究會常務理事)